出生于1919年,被后世称为“疯子”画家的石鲁无愧于画坛怪杰称呼。石鲁原名冯亚珩,在石涛与鲁迅影响之下改名为石鲁,早年被誉为“长安画派”的开创者,是中国最值得大书一笔的画家。曾几何时,石鲁因《转战陕北》被冠以“野怪乱黑”的帽子,遭受残酷对待与批斗,好在四人帮倒台之后逐渐得到平反,重回画坛,一生大起大落,极其具有争议性。
石鲁照片
木刻起家辗转中国水墨画,精神分裂是被迫害的妄想
石鲁的绘画不是在明窗净几中调试出来的,而是在仆仆风尘中,掺杂着汗与血凝结而成。1937年以来的抗日战争时期,石鲁从事救国宣传工作,当时在物质条件奇缺的环境下,最主要的宣传利器便是漫画和版画。
漫画和版画是与木刻挂钩的,石鲁的绘画艺术便是从木刻发出,酝酿了23年。从石鲁中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在50年代石鲁绘画风格是中国韵味的水墨画,每幅水墨画里都有着木刻的影子,笔力遒劲,构图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毫无闺阁气息。
看画之人曾指出石鲁的画具有“金石味”,其实这种金错石交的技法来自他拿娴熟的木刻。他从刀刀有去处,刀刀求效果演变到他率性挥笔与泼墨。到了晚年,石鲁画上的作品印,也是画出来的,以求一气呵成,可见石鲁不拘一格的艺术性格,可见作品自由面目一斑。
石鲁版画《家家都在花丛中》
石鲁曾患过精神分裂症,发病时常害怕有人要加害于他,要在他的饭菜里下毒,在他的衣服口袋里放了利器。于是,他将饭菜全都打散在地上,将衣服全脱下来放在锅里煮。还有一次,他爬到树上,说地上都是毒虫,半天不肯下来,在树上高声尖叫,还跑到别人家里大吵大闹,说这些毒虫是那人从草原上带来的,因为那人刚从那里归来。
石鲁的疯,其实是精神分裂症中的一种妄想的迫害。他在癫狂的状态中,所见所想的都是别人加于他的种种迫害,他避之唯恐不及,时刻处于被假想的心理敌人的攻击之中,而这些假想敌又并非完全是虚妄,而是现实中所加于他的种种迫害的转移和伪装,只不过由于他的病态造成的幻觉,而将它们变形罢了。
《转战陕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拓,也成为压死骆驼的第一根稻草
说到石鲁,不得不提他的代表作《转战陕北》。石鲁一生的悲喜欢乐、沉浮升迁与是是非非无不与这幅作品有关。这幅作品不仅是中国画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个重要流派崛起的一面大旗。
石鲁 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是50年代末的作品,是为了迎接即将落成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而创作的一幅主题画。该画的主题是表现在1947年西北战场上,毛主席在陕北黄土高原上转战的场景。在画面上,毛主席正站在一座黄土山崖的绝壁顶上,正负手于后,遥望黄河。在他的前面,是陕北黄土高原的千山万壑,一层接一层的土塬遮住了天空。在毛主席身后,只有两兵一马。
毛主席并不是正面对着观众,而是侧面对着观众。这样的一种构图,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也是非常大胆的,在送审时虽然产生了许多争议,但最终获得了好评,通过了这一方案。《转战陕北》的成功不仅在革命主题的诗意化方面,而且还巧妙地将山水画和人物画进行了结合,将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进行了结合,将西洋的构图、透视、明暗等技法融入中国画,在艺术上尝试将物境作为人物心境的延伸,以大写意的方法写出了意境,而且对领袖的形象作了背侧面的描绘。这些都是非常大胆的开拓。
只是后来,此幅作品被别有用人之心“揣摩”,成为压死骆驼的第一根稻草。
生命、艺术两坚持:鞠躬未尽瘁,死而不后已
笔者认为,石鲁的一生可以归结为两个坚持:一个是坚持生命的延续,一个是坚持艺术的延续。“文革”期间,因为不堪非人的虐待,石鲁两度从劳改中逃出,在大巴山行乞40余天,在种种煎熬下,他身患各类疾患,但石鲁丝毫没有退却甚至厌世的念头,一直坚持生命走到油尽灯枯的尽头。
石鲁 1976年作 朱兰
1971年,为了外贸出口,需要将石鲁的画外销海外,才对他稍稍放松,但依旧将他困在桎梏之内。这个时候的石鲁已经56岁了,但她始终不忘他的艺术,不仅恢复国画创作,而且开始钻研书法,直到1981年他在病榻之上依然狂写、狂画。次年秋天,石鲁因为胃癌不幸逝世于西安,年仅63岁。
石鲁晚年因不屈于莫须有的陷害,用他拿坚硬、扑拙的书法,还狂草下“鞠躬未尽瘁,死而不后已”十个大字,点出了他那悲剧英雄的形象,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