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的美术界不约而同地聚焦于上世纪前叶,在那段腥风血雨里谋中华民族之独立的历史时期,曾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徐悲鸿先生无疑是决定日后艺术界主流走向的一位关键人物。徐先生曾从《中庸》里选取“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之训,几年前被中央美院缩写成“尽精微、致广大”六字作为校训。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近期都策划了关于徐悲鸿先生的高规格回顾展,观者摩肩接踵。
世人皆知徐悲鸿画马,可当被追问“徐悲鸿到底是谁?”恐怕很多人就答不出了。幸运的是,最近有一档大展,集结了徐悲鸿的书法、素描、印章、油画、藏画等,它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特展: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
为了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徐悲鸿,此次展览集结了各方之力,除了从徐悲鸿纪念馆藏近3000件作品中精选出200余件外,还从国家图书馆、天津博物馆、北大图书馆、中华书局、吴作人基金会、梅兰芳纪念馆、常沙娜敦煌图案研究设计工作室等机构借得大量图文资料。它们中相当一部分系首次公开展出。
展览分为6个版块,分别是:民生关切(油画篇),家国情怀(国画篇),致广尽精(素描篇),儒雅沉雄(书法篇),终生为师(教育篇),典守精粹(藏画篇)。
油画篇
这一版块最重要作品当属《田横五百士》和《徯我后》。高1.97米,宽3.49米的《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1928年到1930年赴法留学回国之后的第一张代表作,也是徐悲鸿第一次大尺幅以人物为主的创作,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只重视山水而不重人物的老观念。
△《田横五百士》
《徯我后》取材于《书经》,据传夏桀暴虐,商汤带兵前往征讨,老百姓盼望得到解救。
△《徯我后》
熟悉美术史的人都知道,徐悲鸿是写实绘画的坚定倡导者,也是中国写实艺术教育体系的开创者,但是他偏偏在自己最重要的巨幅油画创作中鲜少描绘当时的现实人物或场景,而是借由古代传说或寓言来映射现实。这与徐悲鸿早年在法国留学八年承袭的艺术传统有关。
△《老妇像》
△《自画像》
国画篇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以写实主义改良、改革中国画,推进“衰微”的人物画, “复兴中国艺术”,从而建立“新艺术”——“现代之艺术”。例如代表作《愚公移山》《九方皋》《会师东京》《巴人汲水》《船夫》等,无一不是针砭时事之作—……
△《愚公移山》
△《巴人汲水》
△《船夫》
素描篇
徐悲鸿一向重视素描,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 从1919年赴法留学至1953年离世,他始终坚持素描创作,一生留下大量作品。
此展从徐悲鸿纪念馆藏近800件素描中精选50件,从这些精品中,可以看到徐悲鸿在素描领域取得的极高艺术造诣及先驱性探索之路,正是他,为素描这一外来绘画手法在中国的落地生根起到了奠基作用。
△《女人体》
△《箫声》
△《徐夫人像》
书法篇
徐悲鸿自7岁起跟随父亲徐达章习字,21岁成为康有为的入室弟子,在康氏家中遍览名碑,深受康氏书法及书学主张影响。
大多数人对徐悲鸿书法的认识,一般来自于他作品的题跋,却很少在展览中看到他单独的书法作品,为此,本次展览将集中展出徐悲鸿各时期各种形态的书法精品,主要包括楹联、信札、扇面、诗词等共计50余件,以方便学界及公众对徐悲鸿书法艺术有一个综合而全面的了解。
藏画篇
这一部分展览名称缘何拟定为“悲鸿生命”,与一件几乎倾注了徐悲鸿全部身家的作品有关。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徐悲鸿用他手头仅有的一万元现金,以及附带好几张自己的作品作为交换,从藏家手中买下一幅古画,并将其命名为《八十七神仙卷》,且将一方刻上“悲鸿生命”的印章落在其上。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徐悲鸿收获至宝后亲自在长卷题跋,认为此卷之艺术价值足可与欧洲最高贵名作相媲美,此后更是与之不离左右。此次展览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卷展开展示《八十七神仙卷》,同时展示徐氏两枚与此卷关系密切的印章以及两封信札原件,方便学者和公众认识这件在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道教题材白描精品。
此次展览还从他所藏12000余件中国历代书画中,精选60余幅精品,涵盖从唐、宋、元、明、清,直至徐悲鸿同时代的名家作品。
△ 清 恽寿平 《猫》
△ 齐白石山水诗画
不仅如此,徐悲鸿典藏的中国古书画中,有13件入选大名鼎鼎的24卷《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开集中展示这13件精品。
此次还展出了徐悲鸿常用印章30枚,皆为民国时期治印名家所刻,如齐白石、杨仲子、陈子奋、乔大壮、彭汉怀、方介堪等。
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时年仅58岁。按照其遗愿,家属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以及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