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术  无  界

中国的

 

                            世界的

水墨丹青

浩瀚长空

张大千的艺术视听 |百年巨匠 |中国画|绘画|书法

首页    人物    Z    张大千的艺术视听 |百年巨匠 |中国画|绘画|书法



张大千(1899—1983),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上世纪30年代曾两度执教于南京大学(时称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在亚、欧、美等地区多次举办画展,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


 

张大千(1899-1983)

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5-1936)
  张大千,著名国画大师,原名张正权,后改名□、季□,字大千,以字行1899年5月生于四川内江人。


 
 张大千幼读张家私塾,辛亥革命那年,转入华美初等小学堂,后又转至重庆求精中学学习。张大千17岁与同学回家路上5次遇到土匪打劫,大千头部受伤摔倒在地,被土匪俘获,被逼当了100天笔墨师爷。在自由意志的驱使下逃离后,又曾遁入空门做了100天的和尚。这对他日后的待人处世和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18岁的张大千中学毕业,即东渡日本,考入京都艺专学习染织。对于酷爱绘画的张大千来说,是始料未及的。因其在日本参加同盟会的二哥要大千学成回国,主持一家规模宏大的纺织兼印染厂。后来虽未实现,但染织特有的严谨结构、流畅的线条和很强的装饰趣味,对张大千日后的绘画学习和研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旅日期间,张大千还有意识地接触了大量的日本画,经常到公园、郊外去写生。


 
 1919年,张大千从日本归国,居住上海,受聘于基督公学教绘画,又过了两个多月,张大千认识了著名书法家曾熙,拜其为师,学习书画。曾熙与李瑞清相交最深,人称南北宗。旋因曾熙之介,又拜于李瑞清门下学习书法。张大千师从曾熙、李端清,画艺精进,名声鹊起。

  张大千对石涛 、八大山大、石□等诸家日夕揣摹,钻研深透,临摹之作,悉可乱真,画坛为之震动。他还对沈周、陈老莲、唐寅等的名作玩索汲取,于山水、花鸟、人物等无所不工,笔路宽广,观之令人折服。张大千遍游名山大川、胜迹古刹,广为撷取造化神奇;两次远涉敦煌宝库,追溯中华艺术源流;一生阅览名作无数,鉴藏宏富,熔铸古今,璧合中外,但又师古不泥,学习西洋画艺,入而能出,自成一体,用笔雄健,设色明丽,画风清雅,在现当代中国画坛上留下了丰富的印迹。


  张大千与徐悲鸿交往甚密,1932年5月在中央大学任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从南京专赴上海为他祝寿。1933年5月巴黎展出徐悲鸿组织的中国近代绘画展览会,引起轰动,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的15幅作品被法国政府收藏,并在国内外国家美术馆专室陈列。1935年罗家伦和徐悲鸿的力邀之下,张大千受聘到中大任教一年,他授讲方式别致、内容丰富,又很健谈,有诗赞他的说:"大千谈墨好萧洒,雨雪机逢白下门",初夏时他与徐悲鸿、谢雅卿带学生上黄山写生,他要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借黄山一景一物窥宇宙大化全貌。

  抗战时期他于1938年从北京经香港回四川。1941年到甘肃敦煌石窟,用两年多时间日夜精读细看450余洞中的壁画,选出了一批唐代人物像,后在成都展出,胜利后,在上海出版临摹敦煌壁画出版。

  张大千1949年3月远离故乡,先去印度,次返香港,又移居南美,复转美国,最终1976年登岛台湾。30多年他往来于亚、欧、美,举办了大量画展,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被赞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他为宣传中国画,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虽远离故土,思乡之情,历久弥深。1968年,创作的《长江万里图》,自灌县至崇明、山川相属,绵延万里,淋漓挥洒于一卷,节奏跌宕,乡情满贮,既是一幅可传之久远的江山万里图,也是作者抒发乡关之思的千古绝唱!张大千的诗词印章中,随处可见"看山还是故乡青"、"平生结梦青城宅"、"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尘蜡苔痕梦里情"等洋溢着浓浓的离愁别绪的语句。在张大千去世的前几年,有人辗转从成都带给他一包家乡的泥土,年逾八旬的他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他眷挂亲属骨肉,思念故交弟子,时常有文字书画传递往还。张大千于1983年4月20日在台北溘然长逝,享年84岁。

 


 

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所谓五百年来一大千,大千虽去,但其留下来的作品却为后人所敬仰。

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上世纪30年代,他曾两度执教于南京大学(时称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他在亚、欧、美举办了大量画展,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仿古画作可以乱真,“骗”过不少鉴别大师。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值张大千先生辞世三十周年之际,让我们步入他的艺术殿堂,与他一同分享那些融于画作中的喜、怒、哀、乐……

张大千从早期的具象走到印象,再由印象走进晚年的抽象,实现了三步跨越。从世界美术史上看,一个绘画艺术家能在具象、印象、抽象上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恐怕凤毛麟角。
 

从20世纪开始,张大千始终引领着国内书画的销售价格,并成为艺术市场上最为亮眼的明星。尤其是在前两年中国书画调整之际,张大千作品仍有不俗的表现。如在2007年台湾艺流国际艺术品拍卖会上,张大千的泼彩之作《溪桥晓色》受到热烈追捧,不少买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国内买家不敌海外买家,被意大利米高梅家族以高达3400万新台币收购。
 

在2007年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张大千的作品极受藏家的青睐,他的两幅作品《泼墨山水》和《幽谷图》分别以990万元和700万元成交。

2009年张大千泼彩《瑞士雪山》在北京匡时国际获价5264万元,顿时轰动拍场。此前2005年小幅泼彩作品《瑞士雪山》在苏富比获价1674万元。从中可以看出,张大千的泼彩作品正在被国内收藏家所接受,后市有望引领现代中国画行情。
 

“南张北溥”声名鹊起张大千1899—1983年是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艺术家。原名正权,后改名爰。他青年时代师从曾熙、李瑞清学习诗文、书法和绘画;后耽于佛学,一度为僧,法号大千,画室取名“大风堂”。
 

上世纪20年代,张大千已在中国画坛上崭露头角。1928年张大千与俞剑华、马企周、黄宾虹、熊松泉等发起组织“烂漫社”;同年秋天,张大千从上海赴北京,经清末诗坛大家陈三立的介绍,结识了著名文人画家溥心畲,从此张大千常与溥心畲一起谈书论画、吟诗作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他们的画经常在琉璃厂展出,销路很好。
 

当时琉璃厂集萃山房经理周殿候提出“南张北溥”,得到人们的积极响应,有位文人在《北辰画刊》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南张北溥”的文章,从此“南张北溥”传遍大江南北。
 

泼墨泼彩自成一家当时,张大千摹仿石涛已几可乱真,并在民间流传了许多有趣轶事。
 

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悉心钻研陈洪绶、唐寅、沈周、戴进等艺术精华,他“穷追古人之迹,穷通古人之法,最后达到穷探古人之心”叶浅予语,同时将工笔与写意重彩以及水墨融为一体。张大千在敦煌三年,临摹了大量壁画,苦苦探索古代传统技法,寻本溯源,一丝不苟。
 

上世纪50年代,张大千栖身海外,期间,他曾游遍世界名川大山,“搜尽奇峰打草稿”。晚年移居台北“摩耶精舍”,并根据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创造了大泼墨、大泼彩的技法。他笔下的作品,色墨交融、光彩有致、用笔恣肆、布局雄厚、画风苍劲、自成一家,为中国画开辟了一条新的艺术之路。1958年,张大千被美国纽约世界美术协会推举为“当代第一大画家”,并被赠予金质奖章;1974年又获美国太平洋大学颁赠的“人文博士”荣誉学位。
 

实现艺术三步跨越大家知道,绘画艺术有具象、印象、抽象三种,而从张大千的艺术历程来看,他从早期的具象走到印象,再由印象走进晚年的抽象,实现了三步跨越。从世界美术史上看,一个绘画艺术家能在具象、印象、抽象上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恐怕凤毛麟角。

可惜,由于大千1949年就离开了大陆,因而大陆藏家对其晚年泼墨泼彩作品的价值没有予以充分认识,原因是这类作品大多为半抽象和抽象,直接导致张大千这类作品在大陆并不走俏,相反,早年张大千具象类作品却很受欢迎。
 

然而,在国际画坛上,印象和抽象类的作品价格往往很高,拿油画家赵无极和朱德群来说,他们的抽象类作品价格已遥遥领先于其他华裔画家,同样,张大千晚年印象和抽象类作品很受海外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价格居高不下。如《瑞士雪山》曾以5264万元的高价成交,标志着张大千半抽象和抽象类作品开始被国内藏家看好。
 

张 大 千 荷 花

张大千爱荷,一生画荷无数,他以“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喻荷,盛赞其高洁。每当花开时节,大千都要四处赏花、写生,在居住的庭园内,通常要开辟池塘,遍植荷花,即便在环境稍局促的摩耶精舍,他仍用几只大缸养满荷花。
 


张大千 《金线荷花》

波镜初开宿露滋,数枝败叶正离披,

夜来闻有鸳鸯宿,分付西风莫浪吹。
 


张大千《钩金红莲图》

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张大千《钩金红莲图》

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张大千《 五色荷花》

曾攀玉井睡云端,罗袜凌波欲赋难。

不是眼前迷五色,赚君聊作笔花看。
 


张大千《绿腰红颊》

绿腰红颊鏁黄蛾,凝想菱花滟滟波。

自种沙州门外水,可怜肠断采莲歌。
 


 


 


 


 


张 大 千 画 仕 女

欣赏张大千的这些作品,我们不能不为其精湛的艺术功底与优美的线条所折服。衣纹、褶皱及人的神态寥寥数笔便表现得活灵活现,体现出大师高超的线条运用和传神技巧。

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符号,在艺术家眼里,线条不仅是表现画面“形”的工具,更是“意、神、韵”的重要体现。线条作为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无论山水、人物、花鸟离开了线条,画面就会失去中国画独特的味道。

线条的长短、粗细、繁简、疏密、浓淡、虚实、交错、顾盼、呼应等,不但是画面造型的需要,更是画家内心情感的流露,带有画家感情的线条才是真正的国画线条,也才能使整幅画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

画人像、佛像最重要的便是线条,人物画的线条,尤其是要有刚劲的笔力,一条一条地划下去,如果没有笔力,哪能够胜任?
 


 


 


 


 


 

张 大 千 高 士 图

高士题材古已有之,常常作为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而在大千笔下,高士往往成为山水画的主角,因而在张大千的人物画中,高士成为一个独立的画题。张大千将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同时抒发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
 


 


 


 


 


 


张大千在他的《画说》一文中提到:“从前的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这句话我却极端反对。我以为应该反过来说,‘七分人事三分天’才对,就是说任你天分如何好,不用功是不行的。

勤奋要用在正途上,如果方向走错了,那么,危害可就更大了。

在张大千看来,画山水应该怎么画呢?

画山水皴法不必拘泥

国画中山水的境界最为重要,然而也要笔墨来辅助。有了境界,但是没有笔墨,或者有了笔墨,可是没有境界,也就不成为名画。

凡结构和位置,必须特别加意,要多看古人名迹,以及旅行名山大川,自然会了解的。郭河阳论画,要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这样的山水才算够条件了。如画寺观,这些地方就不宜像人家的庐舍,好像和讲风水一样。

张 大 千 山 水 画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早期研习古人书画,后旅居海外,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
 


 


 


 


 


 


 


 


 

张 大 千 花 鸟 画

张大千的花鸟画,刻意扬弃清末明初那种狂狷不羁的超逸风气,宁愿在优雅中求清逸,既不失院体的工整凝练,又有粗笔写意的画风。“含蓄的笔势,绝弃风华,温静的墨意,精炼于骨,淡雅而质朴”,展现出凝气聚古的典雅特色。无论前期的内敛、优雅,还是后期一空依傍的洒脱豪迈,张大千的花鸟画始终立基于传统,竭力在步步为营中走出自己的方向,就这么一小步,形成传统的一大步。
 


 


 


 


 

2024年5月10日 13:06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