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教程】石的画法国画教程:山石勾、皴、擦、染、点、技法图解,零基础国画教程!| art - 中国画技法
石的画法
石是山水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石分三面』,应把石画成有空间感和有一窍不通厚的度才对。当石立于土坡或水面上时,石下不应只勾一条线,否则,石就浮在上面,缺少体量感。中国山水画中山石纹理千变万化,古人用勾、皴、擦、点、染等几个基本步骤或再增加提的程序,皴笔又总结出了不少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常用技法:解索皴、豆瓣皴、斧劈皴、米点皴、披麻皴和雨点皴等。
画石的基本流程
画石包括勾、皴、擦、染、点、提6个基本步骤。
勾是用中峰或侧峰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勾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征灵活运用。勾石的顺序是先左后右,小的石块可由两笔勾成,大的石块可由三笔或三笔以上。勾石的线条不能太简单,需有曲折、欹正的变化。
皴是依山石的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皴笔要简练,不宜过于密集,否则笔法就显示不出来,墨色也容易呆腻。
擦是用干枯的笔肚,依据山石的阴阳起伏稍加轻擦,是皴的补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体感和立体感。一般先皴后擦,也可以边皴边擦。
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依据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显出立体感,调节石与石之间的空间感。
1 用中锋勾出山石的轮廓,注意线条干、湿、浓、淡的变化。
2 在山石的暗部加以皴笔,加强山石的立体感。
3 在皴的缝隙间加擦笔,加强山石的质感。
4 在皴擦间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蘸水。
5 待墨色半干时,调赭石与曙红,染亮部;调花青、三绿和淡墨染暗部。
6 用焦墨加点苔和苔草。
常用皴法
皴法是为了表现山石的肌理而创造出来的。学习多种皴法可使初学者掌握表现山石的基本方法,为写生与创作打下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师造化”,创造新的表现方法。本节主要介绍披麻皴、解索皴、折带皴、荷叶皴、卷云皴、牛毛皴、米点皴、豆瓣皴、雨点皴、刮铁皴、钉头皴、斧劈皴等常见的皴法。
披麻皴
披麻皴又称“麻皮皴”,是线皴法的一种,由五代董源始创。披麻皴以柔韧的中锋线的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这种线条好像分散披离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于表现土坡或峰棱不太明显的石块。披麻又分长披麻、短披麻两种,用中锋笔,圆而无棱角,弯曲如同画兰草,一气呵成,线条遒劲。
1 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状,由里到外进行勾勒。线条应挺直、流畅,笔气贯通。
2 蘸浓墨,继续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轮廓。
3 继续勾画出远处的山石轮廓。画山石常用局部扩展法,即画好一个局部,然后向四周延伸。
4 进一步完善山石造型,并勾画出山石的主要脉络。山石勾勒完成之后,用侧锋或干笔进行皴擦。长披麻皴和短披麻皴可结合使用。
解索皴
解锁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来的,运笔比披麻皴要长,所画线条如解绳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锋行笔,笔触干燥且呈发散状,淡墨与浓墨混合而用,不可用单一墨色,否则缺少变化。
1 蘸浓墨,勾勒出近处的山头,线条上粗下细、上实下虚,墨色有浓有淡。
2 勾勒出远处的山头,注意深远关系的表现,线条讲究统一中带变化。在这里是同一种线,不同的墨色。
3 用淡淡的墨色,画出近处的一座山头。
4 待山石外形确定之后,由近处的山头开始皴画、染色。皴笔采用中锋曲线运笔,呈发散状;染法应为淡墨。
5 由近及远,边皴边染,墨色逐渐减淡,在笔触交互中体现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气势。须强调的地方加以提笔。最后,用浓墨点苔。
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