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术  无  界

中国的

世界的

文   化    行   

 

                    否   极   泰   来

水墨丹青

浩瀚长空

超全干货!中国画技法之写意、钩勒、双钩、墨分五色!(附国画工笔18技法)| art - 中国画技法

首页    绘画技法文集    水墨国画    超全干货!中国画技法之写意、钩勒、双钩、墨分五色!(附国画工笔18技法)| art - 中国画技法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画技法之写意、钩勒、双钩、墨分五色。(这部分略有点枯燥)

最后再附上国画工笔的18技法,一次性教给你,记得转发收藏~

中国画技法之——写意

写意,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是中国画技法名,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画法。

写意画是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与工笔画并称,故得此名。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

清代恽寿平说:“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

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乃指“写意”。

据传唐代的时候,玄宗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

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他用了几个月的工夫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则在一天之内就画成三万余里的嘉陵山水。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简练的。这说明那时的绘画已经有了工笔、写意的区别了。

到了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画画“不求形似”,而应写情寄意,以表达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有一幅《枯木图》,画一株枯树、一块顽石,石后露出一、二枝竹子,树下几根细草。

▲苏轼《枯木怪石图》

这幅画抒发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书法家却给以极高的评价,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元代以后,笔法简练、造型生动、酣畅淋漓、讲究意趣的写意画大盛。

这样,写意画就同遵守传统、恪守法则的工笔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派,长期地在画坛上争相辉映,代代地相传下来。

 

中国画技法之——钩勒

用笔顺势称“钩”,逆势称“勒”;

也有以单笔为“钩”,复笔为“勒”(使用于山水画中为“复”);

以及称左为“钩”,右为”勒”的。

通常指用线条钩描物象轮廓,不分顺、逆、单、复,称为“双钩”。

钩勒后大都填着彩色,在技法上与“没骨”、“点簇”相对,一般使用于精密工细的花鸟画。

钩勒要求有笔力,清代原济《大涤子题画诗跋》:“悟后运神草稿,钩勒篆隶相似。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五:“﹝ 张逊 ﹞善画竹,作鉤勒法,妙絶当世。”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小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鉤勒精严,亦纯是武卫家法。”

朱自清 《罗马》:“他的构图里气韵流动着,形体的钩勒也自然灵妙。”

指书法中的双钩法。用细线条钩摹一种字体,便于传写存真,或雕刻碑版。清钱泳《履园丛话·碑帖·家刻》:“ 仁宗皇帝 有旨命吏部右侍郎 刘鐶之 刻其叔父 文清公 墉 平生所为书,余时在京师为之钩勒。”

指创造象形文字时的刻划方法。田北湖《论文章源流》:“由锥凿一点,雕刻一画,引长其纵横,钩勒而曲直之,摹拟动植诸物,以肖厥象。”

指用硃笔在文章的起承转合等处打钩划杠,做分段之类的标志。

清王士禛《分甘馀话》卷上:“余所见 叶文庄 与 中盛 遗集写册,皆手自点窜钩勒。”

清陆以湉 《冷庐杂识·徐文长胡穉威》:“比应京兆试,翰林某入闈分校……而某不能句读,即钩勒皆悮。”

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文章圈点》:“书有圈点钩勒,始自前明中叶选刻时文陋习。”

犹描写、刻画。闻一多《冬夜评论》:“词句短简,便不能不只将一个意思的模样略略的钩勒一下。”

 

中国画技法之——双钩

用线条钩描物象的轮廓,通称“钩勒”。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上下两笔钩描合拢,故亦称“双钩”,大部用于工笔花鸟画,又旧时摹搨法书。

沿字的笔迹两边用细劲的墨线钩出轮廓,也叫“双钩”;双钩后填墨的称为“双钩廓填”。

 

中国画技法之——墨分五色

 

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

“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

清代林纾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画来区分浓淡,理解不免机械。

张彦远认为山水中的五色,随着阴晴和季节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呈现,如果用墨把变化的特征大体表现出来,就会产生山青、草绿、花赤、雪白等效果,不必涂上空青、石绿、丹砂、铅粉等颜料。同理,凤鸟羽毛固然呈现五色,但墨画的凤鸟只要意思到了,也会给人五色杂陈的印象。


以下内容是国画工笔18技法,务必收藏,作画时拿出来温习!

1、双钩:工笔画中,尤其是工笔重彩画,双勾设色是最为明显的画种特征。“双勾”就是物体的体现是靠“线条勾勒”而出的意思(原为书法术语: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为“双钩”)。

 

 

如本图所示竹叶即为双钩描绘。不管是竹叶还是竹竿,都是沿着外缘勾线塑造形体而成。

 

2、平涂:在一定范围内均匀填涂某一种没有浓度变化的色彩,称为平涂。工笔画的基础技巧之一。

 

 

如本图所示竹子的正叶即为平涂淡翠绿色,反叶是平涂淡汁绿色。基本没有任何浓淡变化,色彩也不能超出物体的轮廓墨线以外。色块要求匀净整齐。

 

3、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目前就是用淡花青进行了统染,主要就是根部往尖部大面积统染,根部的主筋附近没有留水线,统染其实就是一种大范围色调的渲染。

 

4、分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清水,色笔在纸上着色以后,再用水笔将色彩洗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为了和统染有所区别,我们通常将小面积、局部的、较为细致刻划的渲染称为分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部分进行了分染,这一步已经留出左右的水线,每片竹叶的色彩都互相不混淆,画面慢慢的就细致起来了。

 

5、提染:分染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的根部局部加深,底层竹叶用墨青色小面积浓色加重,就是提染的画法。

 

6、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最后表层的翠绿大面积平涂,到达叶尖部分以后,淡淡染开,就是罩染的处理手法。

 

7、醒染: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画面醒目。

 

 

如本图所示竹叶在罩染翠绿以后,底层叶面暗处略微发闷,此时可用中墨略略提染最暗处,引出底层的墨青色,此步骤就是醒染。

 

8、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的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如本图所示竹叶的周围用淡绿色大面积烘染,让物体不会显得过于孤立,增强物体和背景的联系。也可称之为“衬染”或者“托染”。

 

9、复勒:设色完成以后,用墨线或色线顺着物体的边缘重新勾勒一次。

 

 

如本图所示竹叶的反叶和枝梗部分用淡胭脂再次勾勒,透出淡淡的红晕,线条部分也会显得滋润许多,即为复勒的功效。而正叶中间短主筋的浓胭脂提勒,则起到提神的作用。

 

10、水线:工笔画常用手法之一。

 

工笔设色中遇到物体的边缘或者线条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留一道亮边的手法来区分局部色彩或用来保留线条或用来体现物体的厚薄程度,这条亮边就称之为水线。同时,保留水线也能较好的体现出工笔国画所独有的装饰趣味。

 

如本图所示牡丹叶片上紧贴主筋的那条亮的色带就是水线,描绘适宜能带来很好的装饰美感并能增加叶片的厚重感。

 

 

11、渍染:一种见笔触的湿染法,色笔较干,略带皴擦,然后用水笔趁湿点染,破开原有的色彩,常见于破碎叶片边缘的处理。

 

如本图所示临宋画《枯树八哥图》的叶片边缘因为破碎,采用渍染法的手法来处理就较为合适。

 

 

12、斡染:水笔在色块的四周旋转,将一块色彩向四周染开。画仕女脸颊的红晕时即是采用此法,工笔牡丹的绘制中尤其是反瓣根部的着色也时常会采用此法。

 

 

如本图所示最上层的几片牡丹反瓣的曙红色就是集中在花瓣中间,由中间往四周逐渐淡去,就是采用了斡染的笔法。

 

13、点染:用接近写意的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此法。

 

 

如本图所示的坡地和杂草即为点染法所绘。此法妙在生动自然,带有一定的写意笔法在其内,能让画面显得活泼不呆板。

 

14、接染:用两支或两支以上的笔蘸不同的颜色画出物体不同的深浅色相,然后用水笔或者另外的色笔趁湿润的时候将颜色接染融合在一起。常见于没骨画法或者背景上比较虚一些物体的处理。

 

 

如本图所示的远景荷叶即用淡褐色和花青以及墨绿色接染而成。此法如运用适宜,画面湿润自然,气韵生动。

 

15、立粉法:点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长锋笔饱蘸粉黄(藤黄加白色),也可略调一点胶进去,色彩的浓度要非常大(将滴欲滴的感觉最合适),同时竖立笔锋,缓慢点出蕊的形状,湿润时色彩会高出纸面1毫米左右,等干了就会形成两边高中间凹的视觉效果,很有立体感。

 

 

如本图所示梅花的花蕊即为立粉法为之,花蕊的体积感和视觉效果都很好。而仅仅单纯用普通粉黄色平平的点一下是无法显示这种效果的。

 

16、冲彩法:现代工笔常用肌理手法。在熟宣上先涂上某种颜色,在底色还没有干的时候趁湿润冲入别的色彩或清水或胶矾等。利用水和色的交融,产生一种斑驳无序的自然肌理美感。绘制老干、坡石等处常用。“撞粉法”、“洒盐法”所运用的原理皆和冲彩法类似。

 

 

如本图所示老干部分,就是先平涂赭石,在色彩未干时冲入四绿、重墨、头青等色,再滴入清水,这种色彩斑斓的效果就是冲彩手法所致。

 

17、丝毛法:工笔禽鸟羽毛处理常用手法。用长锋勾线蘸墨或色或白粉等依照鸟类的羽毛走向逐根一笔一笔的画出。此法严谨细腻,真实自然,是工笔鸟类画法的基础技巧之一。

 

 

如本图所示麻雀的羽毛部分即为丝毛法为之,也称“单笔丝毛法”。

 

18、批毛法:工笔禽鸟羽毛处理常用手法。将硬毫毛笔笔锋捏扁,呈扁平刷子形状,笔尖蘸水分适合的墨色,依照鸟的羽毛生长结构走向一组组画出,此法适合绘制中等体型禽鸟。

 

 

如本图所示八哥的头背部及腰部、胸腹等都是批毛法为之,也称“劈毛法”。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4月19日 17:38
浏览量:0
收藏